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扩大城乡教育容量,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扩大城乡教育容量,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共投入资金35亿元,改建和增设附属幼儿园7269所,缓解幼儿“入园难”问题。少数民族聚居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龙胜县、合山市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批评估验收。普通高中建设投入资金6.5亿元,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达到132所,普通高中优质资源覆盖了90%的县(市)。注重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设置了与新兴产业配套的70个专业及一批专业群,办学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整体提升。加强民族地区、农村边远山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和特岗计划,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15.8万平方米,为9600多名农村教师解决住房问题,进一步稳定了民族地区、农村边远山区教师队伍。在64个少数民族聚居县区中, 29个国家试点县和12个自治区试点县全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7520所农村中小学校、115万名学生。

  推进壮汉双语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一是加大双语教育投入。2013年,自治区安排壮汉双语教育专项经费1000万元。二是创新双语教育教学模式。2013年,壮汉双语教育实验由2010年的26个县(市、区)增加到35个县(市、区),壮汉双语小学由64所增加到108所,壮汉双语初中由25所增加到27所。三是实施“壮汉双语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每年面向壮汉双语教育实验县(市、区)的乡镇定向招收100名壮汉双语专业免费师范生,采取“培训+学历”模式,为双语学校定向培养双语教师。四是加强双语教材建设,建立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召开壮汉双语教育二类模式教材编写规划研讨会,制订了“十二五”壮汉双语教材建设规划,重点编写突出民族语文与民族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壮汉双语教材。组建双语教材编写人员队伍,举办壮汉双语教材编写人员培训班。完成了35种2013年秋季壮汉双语教材编写、审查、出版、发行工作,满足壮汉双语学校师生用书需求。开发制作《壮文拼音教学》flash教学光盘。积极拓宽少数民族人才培养途径。

  加强民族教育特色建设。在民族中小学校实施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特色建设。2013年安排5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24所民族学校开展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编辑出版了《广西民族中小学特色办学集锦》。在民族院校开展特色学科建设。2013年安排500万元支持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言语文学,右江民族医学院民族医药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民族艺术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等民族特色学科建设。各级各类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充分挖掘民族教育资源,融入民族教育元素,打造民族教育新亮点。金城江区第五小学注重校园民族文化建设,积极开发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校本教材,有意识地将河池民间手工艺品、民族体育竞技、山歌、民族舞蹈等非物质文化带进课堂,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广西民族大学在公共选修课中,开设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广西民歌及东南亚民歌演唱赏析等课程,每年选修2000人次;在体育课中,开设苗族竹杆舞、壮族抛绣球、彝族打磨秋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组建了龙舟队、藤球队等多支民族体育运动队;成立了全国首个地方民族教育研究中心——广西民族教育研究中心。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