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理工学院积极探索从“传统形态大学”向“应用型大学(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将校地互动作为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将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形成了“注重学理、亲近业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常熟理工学院积极探索从“传统形态大学”向“应用型大学(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将校地互动作为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将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形成了“注重学理、亲近业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优化培养方案。引入行业标准,重构课程体系,增强行业能力,努力达成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效整合。“IBM课程实验班”、“阿特斯光伏科技学院”和“微软学院”相关专业均实现了四年一体化设计和校企共同培养。注重合作开发课程,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特点和市场人才需求,积极探索“课程嵌入”、“定向培养”、“分段教学”、“工作室模式”等形式多样、机制灵活的合作教育模式。至今,已开设企业课程60多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50多门,把行业技能训练有效融入项目化的课程教学中。与业界共建“创新训练、实验教学和职业训练”三大平台,着眼训练环境的“真实”和“集成”;与业内著名公司共建追踪最新技术的创新实验室,除“省市共建”、“校地共建”、“企业捐建”等,还与江苏通润集团等企业合作建成了国家级工程实验教育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深度合作建立行业学院。以“省市共建”、“校地共建”为核心着力推进校地互动、合作办学,建立了由校地双方主要领导参加的校地互动领导小组,启动了定期会商制度;建立了合作教育委员会,设置了合作与发展处、教务处合作教育科,各司其职,服务教学改革。学校还梳理总结多年合作教育的实践成果,制订了相关文件,形成了有效的合作教育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提出并实践了“行业学院”这一学校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的教育新模式,承载若干合作教育项目,包括若干合作开发的行业“课程模块”。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修完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程后,根据兴趣进入某个行业学院,选修“预设的”课程模块,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行业实践创新能力并初步建立行业文化认同。目前已建有阿特斯光伏科技学院、康力电梯工程学院、国际服务工程学院、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和汽车工程学院等五个行业学院。行业学院使学校与行业的链接更加顺畅,形成了学校、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共同体”,扩展了学校的发展疆域,有效促进了学校与行业的协同发展。
大力推进师资转型工作。学校于2011年在江苏省新建本科高校中率先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开展教师教学生涯设计、教学能力校本培训,并通过专题研修营、教师沙龙等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预留10%-15%的编制聘任业界技术骨干及海外“双师型”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并由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提供针对性的教学能力培训,或采用与校内教师“1+1”互补结对的办法,使其尽快达到高校任教的基本要求。从2006年开始实施百名教师下企业、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的“双百工程”,明确青年教师定期企业培训制度,鼓励任课教师参与企业研发与技术改造,调整工程教育教师的评聘和考核办法。学校还通过软平台建设,与地方人才部门直接联系,聘用业界精英,反哺教学;通过硬平台建设,依托校企合作联盟、卓越教育计划等项目,聘用具有现场业界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和企业高级技师、高级技工等高技能人才,充实实验实训队伍,柔性使用。学校还实施“教师国际化工程”(海外访学、留学),促进教师转型发展,使教师拥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和国际视野。2009年至今已有150名教师具有三个月以上海外访学留学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