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将围绕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大局,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围绕“三通两平台”、

2013年,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将围绕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大局,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围绕“三通两平台”、教学点数字教学资源全覆盖、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等重点工作,以信息化支撑环境搭建为载体,以本土化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并有效促进教育教学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加快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我省教育现代化提供信息支撑。
  1.加强教育信息化理论学习。组织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者深入学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准确把握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形势和任务。对照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工作的有关部署,结合各地、各校实际,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期间今后几年的工作思路和目标,突出重点。
     2.推进吉林省教育公共云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按照教育部建设部、省两级教育数据中心的要求,推进吉林省教育云服务平台、教育基础数据库和各类应用系统建设。进一步夯实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升级改造全省教育OA系统和吉林省中小学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统筹,把学籍、教师、校舍,以及就业、资助、营养改善计划等管理信息系统予以深度整合,使其发挥综合效用。
     3.加强教育信息网内容建设,突出宣传教育改革亮点,优化网站主题定位。提高政务网信息公开程度。挖掘移动终端应用,继续完善手机网、iPad版功能及服务,全方位打造吉林省教育网络媒体平台。深入研究网络媒体的信息量大、发布即时、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等特点,实现有效的舆情监管与高考、研招等教育重要活动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4.科学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进一步强化吉林省教育社区这一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监管,全力推进49个学科名师工作室应用,新建10个主题名师工作室。全面建成网络学科协作组,构建生态化的教学研平台。
     5.改革教育信息化建设机制。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新机制,与联通、移动等通信运营商合作,探索“政府规范引导、企业建设运营、学校购买服务”的“宽带网络 ”等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与应用。
     6.加强优质资源建设,提高共建共享水平。以吉林省教育资源网为依托,加大优质资源开发力度,不断提高资源质量。加快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应用和推广活动,让优质教育资源推广到学校,应用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推动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全覆盖。试点推进“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入、学校自主选择”的资源建设与共享新机制。
     7.以重要赛事活动为抓手,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通过举办吉林省第五届多媒体教育教学课件大赛、第三届职业教育多媒体课件大赛等赛事,全面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组织开展2013年度吉林省中小学校、职业和高等院校网站评比,促进各级网站建设与应用水平提升。
     8.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全面提高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科研、管理的能力。完善省级网络培训平台建设。
     9.推进教育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信息化机构,形成省、市、县(市、区)、校四级教育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创新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模式,提供包括远程支持、技术咨询、重要信息系统运维及网上信息安全保障等实时在线的信息化服务。
     10.深化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建设工作。以创新教育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对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建设工作进行指导与定期检查,切实有效推进示范建设工作。试点启动县级教育信息化示范区(校)建设。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水平。
     11.加强课题研究,引领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组织和引导课题研究,重点突出对信息化教育教学新应用、新实践的研究和探索。及时总结、交流和推广课题研究成果,以研究促应用。做好成果、经验和典型的宣传和推广,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12.继续强化教育信息化督导机制,推进应用常态化。对各地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过程指导、结果检查,督促各地有效提高教育信息化装备配置水平、管理能力及应用范围,为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教学信息化、教师教育信息化工作服务,全方位开展教育信息化督导工作。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