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打破“天花板”和“隔离墙”
让职业教育“脱胎换骨”  

     这两天,潍坊商业学校里边格外地热闹。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分赛场就设在这里,财会、物流等专业的各路顶尖好手正进行激烈的角逐。

  对于这样的阵仗,潍坊商业学校的教师、学生并不觉得新鲜。从2006年至今,学校共获得山东省技能大赛金牌76枚、全国技能大赛金牌26枚,有10个专业的42名教师参与技能大赛的辅导。2009年以来,学校连续4年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金牌总数第一名。2010年以来,连续3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金牌总数第一名。

  “技能大赛的举办,一系列备赛、参赛、评赛活动,将学校原先固有的‘养马式’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为极富挑战性的‘赛马制’新型办学机制。”潍坊商业学校校长于建平最清楚,学校近年来的点滴变化,都源于山东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

  2012年,教育部与山东省签署部省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协议。抓住这一契机,山东省寻求突破创新,在全省范围内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省委、省政府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确定为省委常委重大调研课题和省政府教育专项调研课题。

  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伟带领9部门开展了4次专题调研、20余次研究调度,系统提出了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对策。“职业教育既是‘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节点和支撑,又有对教育改革的突破作用,而不是简单就职业教育谈职业教育,这与过去的认识相比有一个非常大的突破。”

  目前,山东省已经出台和正在制定的制度有16项,涵盖职业教育规划与布局、中等职业教育公共财政保障机制、校企合作税收优惠政策、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等。省财政业已计划在近3年内拿出专款10亿元支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走进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一时间分不清这里到底是学校还是工厂。教学、研究所、产业同在一个园区,“校企所共栖、产学研一体、职场化育人”。纺织服装系教师王俊英把自己的工作概括为3个1/3,“1/3在课堂,1/3在企业,1/3在科研,教师在承担生产任务的同时,进行教学管理,变以前的课堂讲授为车间实地操作。”

  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变革,绝不仅仅是从课堂到车间那么简单,还要给职校学生以技术技能、学业晋升的路径、发展的希望和公平的机会。在8所中职学校、11所高职学校和12所应用型本科学校,山东省开展了3年中职教育与4年本科教育、3年高职教育与2年本科教育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录取线分别超过当地普通高中录取线、全省本科二批录取线。

  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徐曙光表示,职业教育没有有机地融入整个教育体系,严重制约了其健康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职业教育不再是‘终结教育’,打破向上的‘天花板’和左右衔接的‘隔离墙’,试点不是要做成一种招生模式,而是要通过课程体系的对接,实现培养模式的革新。”

  从2013年秋季起,山东省对全省中职教育在校生全部免除学费,将免学费补助转换为按专业补助公用经费的新机制,对第三年级同样全额拨付公用经费。山东省还提出通过采取财政奖补、选派公办教师支教、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试点民办职业院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职业教育的春天,正在慢慢走近。曾经是“大冷门”的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如今成了考生眼中的“香饽饽”。招生就业处处长王金诺列出了一组数据作对比,“以前九成学生来自农村,现在有四成来自城市;以前各专业大多是‘和尚班’,现在有四成是女孩。有30%的孩子是家长代替做出的决定,30%是孩子自己的选择。”

  作为潍坊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领导小组组长,潍坊市委书记杜昌文认为,职业教育是一个庞杂的社会系统,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创新、改革。“不仅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更需要各方努力转变社会理念,让接受职业教育的孩子真正有尊严、能成才。”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