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极重灾区,广元市于2012年7月全面完成了教育系统灾后重建任务,并借力灾后重建的契机,实现了学校硬件的跨越发展。而如何提升教育的软实力,特别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了当下广元市正在探索的新课题。
创新机制,让农村学校不缺教师
灾后重建完成后,广元市各级各类学校都有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和一流的校园环境,更激发了老百姓对优质教育更加迫切的渴望。特别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让孩子能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是每个家长的期望。如何缩小城乡学校差距,实现城乡 教育均衡发展,是广元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
“教育均衡,首先是师资均衡。”广元市教育局局长杨松林说,城乡教育均衡最重要的是师资均衡,而比起艰苦边远的农村生活,很多老师更愿意享受便捷舒适的城市生活,所以,首先要从制度上保障农村学校的师资。
为保障农村学校师资,广元市创新了农村学校的教师补充机制:全域推广“县管校用”的教师管理新机制,为城乡校际交流打通人事关系的障碍。教师与“县区教师管理中心”签订人事聘用合同,与学校签订岗位聘用合同,管办分离,聘用分离,变“校管校用”为“县管校用”。教育局根据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甚至学科之间教师需求均衡情况,统筹协调,统一调配,及时补充,调剂余缺。同时,建立市、县城区中小学校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凡市、县城区中小学校2000年以后新聘任的教师,都要到农村中小学校任教1年;对于新招聘的教师必须有1年以上农村学校任教经历,方可评聘高一级职务。
“城乡教师交流制度”要求,各市、县城区学校要主动与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子,城区学校每学年要安排1-2名教师与结对子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
“有了管理模式作为保障,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和城乡教师的交流才会得以真正落实,才能形成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均衡发展的活水。”杨松林说。
“条件不好,老师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位于朝天区曾家山上的曾家小学地处高山之巅,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年轻教师留不住”是校长李雪梅一直的困扰。李雪梅说,这两年来,学校的师资队伍得到了较大的充实和改善,教育局每年都会安排城里的老师来支教,这批教师带给学生新的教学方式的同时,也给原来学校的老师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今年9月,朝天区沙河小学的年轻教师蒲晋来到曾家小学支教,她的到来,让英语教师奇缺的曾家小学如久旱逢甘霖。
在青川县了解到,为落实农村学校教师问题,优化教师配置,坚持编制、人员向边远薄弱学校倾斜,对边远薄弱学校按照“班师比”而不是“生师比”来配备教师编制,新招教师95%均分配到边远薄弱学校任教3年。今年,在教职工整体超编299人的情况下,青川县采取“先进后退”的办法,新招聘正式教师58人,特岗教师79人。青川县上马学校的龚仲飞是新招聘的教师,因为该校有一老教师年底退休,为保障学校师资,龚仲飞在9月份就进了学校。
建立激励机制,鼓舞农村教师斗志
文雪梅是苍溪县陵江镇茶店小学的一名教师,在全市教师工作会上被授予了“农村学校优秀教师”的称号。她说:“特别激动,感到很受鼓舞。”这是她从教22年来第一次参加全市的教师工作会并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这让她感到自己在农村学校的坚守是值得的。
对农村学校的教师、校长进行专门的表彰,这只是广元市激励农村教师的一个抓手。2011年,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建立农村学校教师激励机制的通知》,对实施农村教师岗位津补贴、定期表彰奖励优秀农村教师和校长、解决农村学校教师晋职难问题、落实中小学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等七个方面做了详细规定。《通知》还规定,各县(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按当年基础性绩效工资总额的5%发放农村教师岗位津补贴。
一类学校每人每月50元,二类学校每人每月100元,三类学校每人每月200元。非义务教育学校在实施绩效工资前,所需经费由县(区)财政专项列支;对农村学校教师实行定期表彰,从2011年起,市人民政府每两年评选一次“农村学校优秀校长”20名,“农村学校优秀教师”100名,“模范班主任”80名,并奖励每人奖金2000元。为鼓励教师在农村学校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市教育局把解决农村学校教师晋职难也落到了实处:凡在农村学校工作20年以上,男性年满58周岁、女性年满53周岁的农村学校教师,符合申报晋升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条件的,可以申报中级职称,不受岗位指标限制;长期在农村学校任教,在原任职岗位达10年以上,符合晋升同级职称上一级岗位条件的,可在办理退休手续前晋升一级岗位,不受岗位指标限制。“农村教师更能安下心来了!”王占生是利州区三堆初级中学的校长,是本次受表彰的农村校长之一。他说,一系列的政策出台,为农村学校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硬件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农村教师津贴得到实现等一些政策的实在落实,都让学校发展开启全新的局面。优秀教师留得下来,年轻的教师吸引得过来,这是他看到自己学校这几年来最大的变化。
增强服务意识,用情感留住教师
“在要求教师尽职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要保障教师生活幸福。”杨松林说,每一个教师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在农村工作的教师条件相对艰苦,教育局也就有责任去尽力让他们在尽心工作的同时快乐地生活。
在农村学校,夫妻由于工作地相隔太远而两地分居的情况很多。2011年7月,旺苍县燕子乡小学教师樊清容反映其丈夫在利州区荣山中学任教,而她在旺苍县燕子乡小学任教,由于孩子年小、父母年老,生活上有诸多困难,进而影响工作。了解到该情况后,广元市教育局针对她的请求,结合教师选调的实际,让樊清容参加了利州区的教师公开招考,在樊清容遗憾落榜的情况下,市教育局又立即协调旺苍县教育局将她调入旺苍县白水镇中心小学。
“真的没有想到能够这么照顾我们,现在问题解决了,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工作。”和家人不再长期分开的樊清容很受感动,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她变得干劲十足。
“这件事情的圆满解决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和启发。”杨松林说,我们以此为契机,对全市农村教师分居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着力解决农村教师分居问题。一方面,优先实施农村学校周转房工程,努力改变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在政策层面给予保障。市教育局要求,对于夫妻双方均是农村教师,且分居10年以上的,根据自愿申请,要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其分居问题。夫妻不在同一县区的,根据两县区学校的岗位情况,由有合适岗位的一方负责解决。夫妻在同一县区的,由当地县区教育部门根据学校岗位情况予以解决。
近3年来,广元市教育系统共解决教师两地分居557对。为建立此项工作的长效机制,市教育局还将解决农村教师两地分居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向市政府报告,并写进了《广元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农村教师激励机制的通知》。
“把切实解决教师生活困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为基层老师服好务,真正让农村教师感到被关爱,是教育行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杨松林说。 (教育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