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将围绕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大局,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以智慧教育建设为重点,以创新教育信息化建设机制为动力,以提升师生信息技术素养为保障,以信息技术
2013年,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将围绕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大局,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以智慧教育建设为重点,以创新教育信息化建设机制为动力,以提升师生信息技术素养为保障,以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为抓手,变革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快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一)召开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总结交流近年来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展,研究部署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新政策、新举措。开发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在线调查系统。成立苏州市教育信息化专家顾问组,定期听取他们对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的意见和建议。出台《苏州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表彰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首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十大创新案例。
(二)启动智慧教育一期项目建设。在智慧苏州建设的总体框架下,完成智慧教育建设总体方案设计工作。遵循“统筹规划、分类推进、集约建设、共建共享”的原则,采用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等前沿技术,以建设高速可靠、绿色安全、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环境为重点,以完善政府规范引导、企业建设运营、学校购买服务的开发合作机制为保障,启动智慧教育一期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全市所有独立建制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通过教育城域网接入带宽达到100兆,有条件的地区加快推进学校无线局域网(WLAN)全覆盖。积极开展“未来教室”项目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建成安全、稳定、高效的教育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三)加快推进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按照“服务大局、服务民生、服务社会”的要求,加强与苏州点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做好与省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对接工作,完善作业布置及成绩查询系统,推进“名师课堂”资源库和校园网络媒体联盟建设,提升平台应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化服务特色品牌的宣传与营销,不断拓展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根据避免重复建设、加强共建共享的要求,加大对各市、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和支持力度。
(四)深入推进教育E卡通项目建设。加强与江苏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和苏州东大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的沟通与合作,加快推进二期项目建设,有效落实三期项目建设。加强与苏州市城市信息化建设有限公司的沟通和合作,积极做好教育E卡通与市民卡B卡的对接工作,全面完成苏州城区(包括吴江区)的教育E卡通免费乘坐公交、轨道交通工作,使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切实感受到教育E卡通带来的实惠、便捷。研究制定《苏州市教育E卡通使用和管理办法》,督促E卡通校内功能在已建设学校中全面启用。
(五)开展 评估,在此基础上核算各地国家教育信息化达标率(各地达到省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的学校数与各级各类学校总数的百分比)。上半年选择1-2个市、区开展评估试点,下半年对其他市、区全面开展评估,评估方式注重在线数据调查、现场抽样调研和第三方评估的有机结合。
(六)加强教育门户网站建设。适应苏州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需要,对苏州教育门户网站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全面升级改版。指导各市、区根据《江苏省教育门户网站测评指标体系》,做好区域教育门户网站升级改版工作,让更多的市、区教育门户网站达到省先进网站以上水平。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门户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加快学校门户网站建设进程,力争全市独立建制中心幼儿园以上学校均建有独立的门户网站。积极推进“1+N”教育门户网站群建设,显著提高全市教育门户网站的社会影响力。
(七)加强信息技术研究与培训工作。加强教育信息化政策研究和新技术、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加强“十二五”教育技术课题的管理与指导,及时总结、交流和推广课题研究成果,以研究促发展,以研究促应用。借助各方资源和专业力量,以组织参加省“领航杯”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为抓手,着力加强校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骨干教师的技术创新应用能力培训和信息技术管理人员的支持服务能力培训,积极做好教育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培训模式改革试点。
(八)提升教育信息化组织和保障水平。加强各级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及职能机构建设,为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系统依托和技术支撑。完善常态化、制度化的教育信息化督导机制,加大对首批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和省基础教育e学习试点学校的指导与检查力度,加大对各地教育信息化装备配置水平、管理能力及应用创新的指导与检查力度,全方位、多层面开展教育信息化督导与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