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和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和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加快广东省教育现代化步伐,打造南方教育高地,根据《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教育中心任务,服务教育发展大局,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基础设施、教学资源、教师信息化能力、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创新,教育信息化服务效能明显增强,信息化保障能力和应用效益不断提升,基本形成了“机制健全,设施完善,网络畅通,资源丰富,应用高效”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格局。
    (一)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政策机制基本建立
    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障被纳入《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发展纲要(2004—2020年)》、《广东省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东省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教育信息化标准建设取得突破,印发实施了《广东省高等学校“十一五”信息化建设参考标准》、《广东省中小学信息化基本标准(试行)》等,基本形成了面向学校、区域的信息化标准体系。信息化领导力得到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被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强市、强县(区)、强镇和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等督导评估体系。
    (二)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基本完善
    广东省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和广东省基础教育专网覆盖全省高等学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可供教学使用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校园网的数量大幅增加,高校普遍建成数字化校园。IPv6教育网络升级进展顺利。
    (三)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初具规模
    初步建成了以“广东省基础教育网”、“广东省名师网络课堂”、“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联盟网”等为主体的省级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各地特色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成效明显,绝大多数地市建成了市级教育信息资源中心(资源库),部分县(市、区)教育部门和学校还建有本地化、校本化的原创资源、特色资源。“省以名优、精品资源为主,地方以本地化、特色化资源为主,学校以校本、原创资源为主”的资源共建共享格局基本形成。
    (四)教师信息化能力不断提高
    教育信息化领导力、信息技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化课题研究等培训有效开展,中小学教师和有关部门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培养了大批教育信息化的优秀人才。
    (五)教育信息化应用广泛普及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课外学习、家校互动、教师培训、德育、教育管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化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公平和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效能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活动参与面广、成绩突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品牌不断提升,各地逐步形成了本地化的特色应用活动、品牌项目,有效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和普及。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规模居全国前列,研究的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项目不断增加。
    (六)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建成了全省一体化的教育电子政务,实现了省、市、县(区)、校四级公文交换电子化;建成了全省教育管理信息平台(数据中心)、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省级数据中心,以及教育视频会议系统等;高考网上报名、巡考、录取等招生考试信息化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省、市、县(区)教育信息门户网站全面普及,教育管理效率和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大大提高。
    广东教育信息化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与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和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与“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一是广东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教育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不太相称,投入还不够大,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保障不足;二是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现象仍然存在,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无论是信息化硬件环境还是软件条件,无论是制度观念还是应用水平,都存在一定差距;三是教育信息化应用效能还不够高,发展特色还不够鲜明,信息化支撑教育变革和创新的效应还不够明显,低水平重复建设、设备使用效率不高的现象还比较突出。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战略,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教育信息化为教育发展服务的宗旨,以“技术促进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为导向,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和师生成长为着力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水平,为建设教育强省、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打造南方教育高地服务。
     “十二五”广东教育信息化发展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服务大局,统筹规划。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服务于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科学规划。
    着眼前沿,注重创新。关注教育和技术发展的前沿,充分利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瓶颈、难点问题,着力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以信息技术创新带动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突出重点,示范带动。围绕中长期广东教育发展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以“教育信息化一体化工程”为重点,坚持均衡普及和创新示范两手抓,以创新促示范,以示范促均衡,整体提升广东教育信息化水平。
    开放合作,彰显特色。立足广东,示范全国,面向国际,充分利用广东地域和信息化优势,广泛开展城乡、区域和国际学校间的合作,加强教育系统内外的合作和社会资源的整合,培育教育信息化广东特色和广东教育信息化特色,打造南方教育信息化高地。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全面完成《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形成与广东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机制健全、基础均衡、服务优质、特色鲜明”的全省一体化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普及和带动教育创新的优势,增强教育信息化服务于教育公平、培养创新人才和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效能,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带动作用充分显现,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处在全国前列,教育信息化成为“数字广东”的示范工程。
    (二)具体目标
    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均衡化、服务高效化。到2015年,建成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绿色安全教育宽带骨干网络,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接入率达100%,实现教育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全面实现“校校通”;中小学人机比提高到10:1,其中珠三角地区达到5:1;信息化学习终端不断丰富并得到有效应用;多媒体教学进班级比例逐年提高,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多媒体教学进班级的覆盖率达100%,全省中小学60%以上班级配备多媒体互动教学平台,基本实现 和1000所教育信息化示范校,教育信息化区域规模和品牌效应形成。
    (四)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计划
    推进教育信息化能力建设。按照国家标准,开发面向各级各类教师、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教育信息化培训系列教材和在线课程,推进研培用一体化的教育信息化在线研修平台建设,开展学科教师、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教育信息化能力培训,建设一支与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和管理人才队伍。逐步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规范和评价标准,将管理者的信息化领导力列入考核内容,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岗位聘任制度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
    增强教育信息化领军人才和后备人才培养能力。教育技术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教育技术名师纳入省名师培养;建设一批学科优势明显、课程体系完善、与实践领域对接的教育信息化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到2015年,培养一批教育技术名师,建成一批教育技术名师工作室和教育信息化创新团队,为教育信息化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提供保障。
    推进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战略研究。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纳入省教育科学规划统筹,组织开展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关键技术以及新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与试验;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育信息化关键技术,通过教育信息化示范区、示范校的集成创新,形成系统解决方案,为教育信息化决策提供咨询与参考,增强教育信息化科学决策、规范管理和技术支持能力,提高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水平。
    (五)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教育示范应用计划
    推进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教育示范应用。推进广东省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和广东省基础教育专网向IPv6平滑演进,支持IPv4/IPv6双协议栈,实现IPv6优先,丰富面向IPv6的应用;加快推进省教育科研网和省基础教育专网的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效用,形成多层次、多功能、交互式的全省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我省教育信息化应用普及和创新的水平。
    开展移动教育网的应用试点。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重点,推进移动教育网和无线校园网的建设,促进其与现有教育网络的融合,积极推进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的移动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的研究和开发,逐步普及符合儿童成长规律和学习需求的移动学习终端设备,开展移动教育和移动学习试点。
    六、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各地要转变观念,将教育信息化统一到广东建设教育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打造南方教育高地的高度和轨道上来。加强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协调,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是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主体。要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教育信息化领导机制,明确职能部门,学校要按要求明确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岗位。
    各地要按照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组织制定本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规划,明确职责,理顺关系,有序、协调推进教育信息化。
    (二)加大投入,加强保障
    建立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各地要建立教育信息化经费预算制度,各级各类学校要把信息化纳入学校基本建设预算。制定教育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保障经费标准,统筹安排经费,建立预算制度和技术服务支持体系,合理分配在硬件、软件、资源、应用、运行维护、培训等各环节的资金使用比例,不断促进硬件建设和应用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偏远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补贴。
    鼓励多方投入,明确各级政府在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和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服务,形成多渠道筹集教育信息化资金的投入保障机制。
    加强项目管理和经费监管,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的合理运用和管理,规范项目建设。实施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绩效评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效益。
    (三)分类指导,加强联动
    建立教育信息化专家咨询制度。成立广东省教育信息化智库,成立各级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项目专家咨询和论证机制,提高教育信息化科学决策水平。加强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发展战略和应用示范研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项目与成果推广,鼓励开展产学研合作,抓好教育信息化试点、示范辐射,总结和探索不同类型地区和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的经验和途径,充分发挥先进地区和学校带动、互助作用,实现区域间教育联动,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建立教育信息化规划实施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适时交流、调整和指导。
    (四)完善制度,加强督导
    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制度化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发展政策研究,制定和落实教育信息化优先发展政策,推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制定教育信息化优先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协调制定和落实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和相关教育机构在网络接入等方面的资费优惠政策。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目标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将教育信息化列为政府教育督导内容,逐级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绩效的专项督导评估,对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成绩突出的单位及个人予以表扬。
    完善教育信息化相关制度、规范和政策。制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和技术骨干的信息化培训制度,将教育技术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与考核体系,完善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制定和实施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管理规范,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加强网络有害行为防范能力和不良信息监管力度,防止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对校园文化的侵害。协调制定扶持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政策,鼓励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培育教育信息化产业体系,形成良性竞争的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环境。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