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系列报道④扬州篇 人民网江苏视窗扬州5月19日电(曹雷 )曾经,扬州的一些学校被市民戏称为“第三世界”,每到招生季节,家长们总把这些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学校列入黑名单。老师们
江苏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系列报道④扬州篇人民网江苏视窗扬州5月19日电(曹雷 )曾经,扬州的一些学校被市民戏称为“第三世界”,每到招生季节,家长们总把这些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学校列入黑名单。老师们对“第三世界”也唯恐避之不及,曾有一所学校百余名教师,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交流到附近的薄弱学校。如今,扬州的教育格局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三世界”的说法没人再提,曾经的薄弱学校也变成了家长眼里的“香饽饽”。
悄然改变这一格局的背后“推手”,正是扬州近年来卓有成效的区域性整体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和创新应用。扬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周应华告诉记者:整体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此基础上,扬州全面推进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共建,用一根网线串联起了城乡课堂。在扬州,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美好期望正在不断变成现实。
整体推进,打破学校“信息孤岛”
据介绍,扬州教育信息化建设从2003年起步,到“十五”期末,累计投入达到4亿元,全面实现了“校校通”。学校的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但在应用层面却遇到了瓶颈。“主要是校际之间、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数字化信息沟通渠道,很难实现资源共享,投资巨大,效益却打了折扣。”负责该项工作的扬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周应华告诉记者,如何让巨额投入发挥出应有的效益,如何用信息技术来全面改进教育教学,在一段时间里,成了他和同事们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磨刀不误砍柴工。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周应华和他的同事们意识到,打破“信息孤岛”的关键在于要把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学校行为变成政府行为,“主战场在学校”。据介绍,从2006年开始,扬州在整个行政区域内全面开展数字化校园创建活动。为了确保成效,还制定了《中小学数字化校园评估标准》和区域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从而把以前各学校分散、无序的自发建设行为,变成按统一标准建设的规范行为。
在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下,扬州区域性推进“数字化校园”工作当年就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12月,文津中学等42所学校成为了首批“扬州市数字化校园”。目前,全市中小学均建成了功能较为完善的校园网,全部接入教育城域网,全市计算机总量比创建前增长了50%,平均每2.5个班级拥有一套“ ”多媒体网络教学设备,约30%的学校拥有微格教室,平均每4个班拥有一块电子白板,扬州的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有了极大改观。
创新应用,薄弱学校成了“香饽饽”
通过创建数字化校园,学校的管理方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据介绍,扬州教院附中每天都将巡校巡课、点课评课、维修申报等学校管理行为的全过程在网上公布,有力推动了学校精细化管理。扬大附中、红桥中学等一批学校实现了一卡通管理,通过网上家校平台,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孩子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所有创建学校的教学管理、行政办公管理和后勤管理等都实现了数字化。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创建过程中,有一小部分学校迫于外部压力,为创建而创建,还有少数学校形式大于内容,唯技术而技术。“为了避免这些情况,我们在具体考核中,既有共性模式又有个性模式,既要达到基本应用要求,又鼓励学校创新应用。”周应华介绍说:“为了帮助学校更透彻地理解教育信息化,我们提出了一个基本公式:数字化校园=数字技术+学校各项工作。”周应华解释说,比如传统备课加上一个网络环境就变成了电子备课,上课加上网络环境就变成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思路一旦打开,创新比比皆是。沙口小学在充分借鉴校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确立了一套四级备课的模式。育才中学在网上开设了数十门校本课程,内容涵盖科技、人文和活动等方面,上课形式包括网上+课堂、课内+课外、校内+家里等。文津中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络教研平台,包括网上集体备课、主备教学设计上传、个人复备上传、外聘专家在线指导、个人二次复备上传、在线听课评课、教后反思上传和网上专题研讨等8个步骤,大大提升了文津中学的教学质量。据介绍,该校目前已从原来的薄弱学校一跃而成为扬州市的生源拥挤学校、优质学校。
城乡结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每周五下午,远在江都的吴桥中学老师,只需轻点鼠标,登录网络备课平台,就可以与结对的文津中学的教师一起备课、教研和示范交流。“不出校门,我们就可以与名师对话,与专家切蹉。小小网线,把城市里的好教案、好课件,都送到了我们手上。”吴桥中学的老师们都真切感受到了城乡结对带来的好处。仪征新集小学跟扬大附小结对三年来,教学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刚刚被扬州市教育局表彰的五年级语文教师谢素梅说:“真没想到我的课堂居然被拍成视频,收入扬州市优质课资源库中,这真要感谢扬大附小老师的帮助!”
据介绍,从2009年起,扬州全面推进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共建,实现了城乡学校网上一体化备课、一体化教研、一体化教师培训、一体化开展德育活动、部分课程一体化授课等。校长结对、教研组结对、教师结对、学生结对……实现了师生网上结对“全覆盖”。市教育局副局长周应华告诉记者,传统的教育帮扶是“授人以鱼”,现在用一根网线,将城乡学校紧紧地串联在一起,更注重城乡学校办学过程的互动,更注重农村教师素质能力和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走的是一条“授人以渔”的特色之路。
2010年,扬州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更被列入该市市委、市政府关注民生“1号文件”的重要内容,两年来,不少城乡学校已经实现了管理、备课、培训以及课堂教学等全方位、立体式的资源共享,这项工程让数以千计的农村孩子享受到了与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按照计划,到2012年底,扬州的农村中小学校将普遍实现与优质学校的结对共建,网上结对正成为扬州教育一项低成本高效益的发展战略。
至此,发轫于2006年的扬州区域性整体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终于开花结果、丰收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