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是我省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 是教育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和推动力,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教育信息化是我省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 是教育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和推动力,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教育信息化工作简要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省以教育强省建设为目标,以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总思路为指导,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导向,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信息技术培训为保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推动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各级教育领域的应用水平,使我省的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日益丰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成效显著,信息技术教育逐步普及和提高。为我省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全省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提前实现现代化的迫切需要相比,与教育信息化发达省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网络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各级教育网站未能实现高速互联;资源建设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建成,重复低水平建设现象严重;信息技术的应用依然停留在较浅层面,现代远程教育发展不够;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教育公共服务能力不足,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完善;资金投入未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教育信息化仍然是辽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薄弱环节之一。
二、指导思想
    以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建设覆盖全省教育的数字化环境为基本目标,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为根本任务,形成与全省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新局面。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筹规划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本地区教育信息化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
(二)实行统一标准
    制定和完善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建立与国家一致的,并具有辽宁特色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使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规范化、标准化。
(三)强化应用效能
    坚持以应用促建设,边应用边建设,推进信息化与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的深度融合,提高师生应用信息技术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育信息化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速度,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
(四)实现共建共享
    树立“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信息化理念,把握信息化发展趋势,建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充分、合理地利用教育信息化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
四、发展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成网络全覆盖、资源全覆盖和服务全覆盖的辽宁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和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程度进入发达省份前列。一是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遍及全省城乡的教育网络,遍及所有教室的网络应用终端;二是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网络教育管理和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建立开放灵活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共享,建成辽宁教育信息化云服务平台、辽宁教育信息系统、辽宁教育信息资源库;三是加强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四是建立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和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五是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五、主要任务
    统筹规划、整体部署教育信息化发展任务,实现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明显增强,深层次地推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建成多媒体 数字化教室,形成立体化的教育教学环境。全省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教育管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全面建成。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及产业发展机制,改革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机构,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一)缩小基础教育数字化差距,实现优质数字资源共享
    1.建成覆盖全省、多种方式接入、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信息化网络系统。到2015年,基本实现校园100M光纤接入和无线网覆盖,积极推进下一代(“IPV6”)互联网在学校的建设和应用。实现班级多媒体远程设备进课堂。小学、初中学校生机比达到7:1,师机比达到1:1;高中学校生机比达到6:1,师机比达到1:1;特殊教育学校生机比达到1:1,师机比达到1:1。发达地区探索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数字化教学与管理。
    2. 加强资源库建设,建成完善的网络教学资源库体系。建设能够在各类网络中运行的教师教育资源,开展学科骨干教师精品课例建设,开发适合各学段、各学科教师学习的精品课例和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资源。加强数字化虚拟仿真资源、自主探究学习资源建设,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智能的资源服务,
    3. 进一步加强职前职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做好远程培训和各学段、各学科网络课程及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实施远程培训、面授培训、校本研训等混合式培训模式和方法。加强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对师范生进行教育技术能力的强化教学,把“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初级证书作为师范毕业生具备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到2015年,所有适龄中小学学科教师100%经过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和国家中级考试认证。
      4. 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建设优质、共享、交互式教学资源库。推进标准化幼儿园信息化建设,建设幼儿园多媒体多功能综合活动室,每班配备1台计算机,师机比达2:1,有条件的地区实现班班多媒体。
    5. 建立特殊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特殊教育学校和社会上的残疾人开发辅助学习的装置和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和丰富特殊教育资源。
(二)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1.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建成设计理念超前、设施设备先进、应用效益领先,全国一流的信息化基础环境示范校100所(中高职各50所),建成1000个具有示范效应、开放式信息化学习终端,到2015年实现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目标。
    2.构建职业教育信息化综合性服务平台。到2015年,基本建成中高职教育互通、各级行政管理与职业院校管理共存、信息收集筛选与信息审核发布同步、动态管理与动态监测并举、公众化与系统化兼容等满足全省职业教育需求的集管理、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信息开放为一体的信息化综合性服务平台体系。
    3.建设数字化、智能化教学资源库。利用先进技术手段,通过对现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过滤、筛选、解构、组合、分类上传等,以职业院校为依托,建成具有覆盖能力的基础资源库和引导性资源库;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有针对性的开发网络学习课程,推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到2015年,建成20个基础资源库、20个引导性资源库,开发60门网络学习课程。
(三)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
    1.建立高等教育信息化综合性服务平台。开发、建设高等教育本科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网。建设100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500门省级资源共享课、300门精品数字化教材。
    2.完善数字图书馆建设。将省内各高校图书馆的中外文数据库等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建设高校数字化图书情报资源数据库,实现一站式统一检索,并以此为基础转换省内高校文献资源采购方式、构建文献传递体系。
    3.加快开发建设数字化实验与虚拟实验系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发、建设“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实现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网络采集,建立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逐步形成本科教学工作及其质量常态监控机制,推进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化、规划化和标准化。
    4.建立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化平台,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科技生产力。
(四)搭建继续教育平台,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1.建立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整合省、市、县、校四级远程教育资源,建立广覆盖、多层次、多终端的终身教育资源网络,建成能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满足终身学习需求的支持体系。 
    2.建立灵活、开放的城乡终身教育网络系统。面向城乡和家庭开放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为群众接受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家庭教育和终身教育等提供灵活、便利的条件,形成以学习型社区为平台的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网络终端基本覆盖遍及所城乡的一站式、多功能开放学习教育中心。
(五)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增强教育技术能力
    1.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继续以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为重点实施培训、考核和认证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将教育技术能力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体系。
    2.建设专业化技术支撑队伍。明确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岗位职务序列、人员编制,制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持续开展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能力培训。 
    3.提升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建立教育行政部门、专业机构和学校管理者的定期培训制度,开展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提升信息化规划能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
(六)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通过体制改革确立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地位,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机构。优化区域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的协调机制,实现包括空间、时间和资源内容上的整合性,创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以政府投入为主体,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机制,构建以实用为导向的环境,鼓励新技术、新方法的实践创新和示范效应,推进信息化应用效益的提高,进一步完善新的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全面引导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实现“数量与质量并重增长”的良性发展。
六、重点工程
    为实现辽宁教育信息化规划目标和发展任务,着重解决辽宁教育信息化全局性、基础性、领域共性重大问题,在优质资源共享、学校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信息化基础能力等方面,实施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取得实质性重要进展。
(一)辽宁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建立辽宁教育信息化云服务平台体系
    基本建成各级各类教育互通、各级行政管理共存、各类教育资源共享、信息开放为一体的信息化综合性云服务平台。在辽宁教育信息化云服务平台的基础架构上,构建集政务、信息、资源、服务于一体的网络体系(其中包括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职业教育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2.建立辽宁教育信息系统
    建立以辽宁省教育厅为核心的,覆盖省、市、县、校四级网络的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信息化系统。建成和完善辽宁省教育厅门户网站、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网站、辽宁教育资源网、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网、辽宁教育办公自动化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系统、教育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卫生安全监督系统、教师教育远程培训管理系统、人才评价网络管理系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系统、幼儿园安全动态管理系统、学前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学前教育发展规划与建设管理系统、中小学艺术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推进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提高教育管理效率,提升教育管理公共服务能力。
    3.建立辽宁教育信息资源库
    建设教育统计信息管理系统综合数据库、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资源库、骨干教师精品课例系统、职业教育数字化模拟仿真系统、职业教育基础资源库、职业教育引导性资源库、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优质教学资源库、高校数字化图书情况资源数据库、高校基本建设数据库、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实现辽宁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二)辽宁省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1.制定、实施辽宁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积极开展各类培训。采取远程培训、面授培训和校本研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我省教师、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教育管理人员教育信息化能力培训。完成对教师、校长、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培养一批专业骨干,全面提升全省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建立信息化教育新模式,制定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信息素养标准,完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开展学生信息素养测评。探索和推广以教材多媒体化、资源网络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作化、管理信息化为特征的新型信息化教育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三)数字化实验区、实验校示范工程
    依据国家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省信息化建设实际,制定辽宁省数字化实验区、实验校评估标准,在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中小学校中创建一批特色鲜明、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数字化实验校,在市、县(区)建立一批数字化实验区,充分发挥实验校、实验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提升全省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带动教育现代化发展
(四)职业教育数字化实训基地建设工程
    建设以现代化工厂(现场)为背景,具有创新性、引领性、实用性、中高职贯通、与校内实训基地互补、与相关企业互助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结合职业教育数字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选择30个典型专业,建设具有示范性、开放式、在信息化环境下应用的高品质多媒体教材。到2015年,建设10个职业教育数字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30部多媒体教材。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建立教育信息化组织保障体系。成立辽宁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辽宁省教育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制定辽宁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管理制度和标准,组织实施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统筹全省教育信息化重大应用系统建设,管理辽宁教育信息化工程。成立辽宁省教育信息化专家咨询机构,为辽宁省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县及其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应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逐级建立“一把手”负责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明确信息化工作管理部门,配备信息化专职人员,统筹协调,理顺关系,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效益。
(二)制定政策,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制定和落实教育信息化优先发展政策。推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制定教育信息化优先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协调制定和落实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和相关教育机构在网络接入等方面的资费优惠政策。
    完善教育信息化相关法规。将教育信息化列为政府教育督导内容,将教育技术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与考核体系,完善教育信息化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的编制管理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
    支持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协调制定扶持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政策,鼓励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将教育信息化产业纳入辽宁信息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国家税收优惠等调控手段,培育教育信息化产业体系,形成良性竞争的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环境。
     加强教育信息化标准研究。制定辽宁省学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教育信息化应用激励机制;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辽宁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考核、评估、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标准体系,建立长效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督导机制、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
(三)做好技术服务,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实施保障。
    加强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制定和应用推广。开展教育信息化标准研制,加快教育信息化标准的认证和应用推广,确保数字教育资源、软硬件资源、教育管理信息资源等各方面内容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创新支撑体系。整合设立教育信息化研究基地,以多种方式设立教育信息化技术与装备研发、推广项目,支撑适应辽宁省情的教育信息化技术自主创新、经济可行的特色装备研发与推广。
    完善信息安全保障。制定和实施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管理规范,建立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教育管理、教学和服务等信息系统安全。加强网络有害行为防范能力和不良信息监管力度,防止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对校园文化的侵害。
    完善教育信息化运行维护与技术支持服务体系。推进各级教育机构的信息化运行维护和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技术专业服务队伍。
(四)加大投入,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按照“政府主导、分级多渠道投入”的原则,切实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投入保障机制。各地要切实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及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应确保有足够的公用经费用于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应用;拓宽经费筹措渠道,积极鼓励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辽宁省教育厅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