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毫无疑问,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尤其是对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基础教育整体水平落后的西部地区而言,教育信息化是促进基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毫无疑问,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尤其是对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基础教育整体水平落后的西部地区而言,教育信息化是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的战略选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建设西部教育强省的必然要求,也是陕西电教系统面临的重大课题。在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教育厅的坚强领导下,近年来,我们按照“重点实施基础教育专网工程、大力推动教育资源建设、着力构建全省教育信息化应用体系”的整体思路,统筹协调,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有了长足发展,有力推动了全省教育事业和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协调持续发展。一、加强领导,完善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障机制
一是领导重视。陕西省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后,省政府明确提出实施全省教育信息化工程,加快推进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以网络建设和资源建设为抓手,着力改善教育信息化设施和环境,深化教育信息化应用层次和应用能力,逐步建立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具有陕西特色的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打造人民满意的网上陕西教育。
二是成立机构。作为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省政府启动实施基础教育专网建设项目。朱静芝副省长在多次会议上强调:专网建设的工作要求是“政府推动、社会参与、集成资源、统一规划、三年完成”,省教育厅要解放思想,树立以市场换资源的工作思路。为进一步理顺全省网络和资源管理机制,省政府在省电教馆加挂“陕西省基础教育网络和资源管理中心”牌子,并发挥高校优势,在陕西师大成立“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研发中心”,领导和规划全省教育专网和资源建设。
三是强化管理。几年来,陕西省教育厅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大力推动,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教育专网和资源建设,下发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加强督导,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纵深发展。省教育厅杨希文厅长、吕明凯副厅长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教育专网和资源建设工作,明确工作要求和建设进度,确保各项工作有目标、有进度,抓得好,落得实。
二、整合力量,全面推进陕西基础教育专网建设
为加快基础教育专网建设进度,我们整合多方力量,加大资金投入,按照“五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统一应用)的整体思路,精心组织,分步实施,基础教育专网取得重大进展。截至目前,我省专网建设已累计投入18000万元(省政府500、省教育厅500、省财政600、省工信厅330、市级财政2000、电信12000、陕西师大1800)。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统一思想,大力推动。目前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建设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而且省内各地的信息化条件参差不齐,使得各地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时“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对建设全省统一的基础教育专网的认识不统一,实施难度非常大。为此,省政府、省教育厅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省教育厅吕明凯副厅长带队前往各市召开专网建设现场会,省电教馆分赴各市进行专项培训,使市县教育局长、学校校长充分认识到建设专网的重要意义,自觉将专网建设作为当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攻坚任务,作为本地区基础教育科学、均衡发展的突破口,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支持。省财政为专网建设投入1000多万元,西安市每年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500万元,宝鸡市也投入500万元建设了专网数据中心。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推进,保证了专网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是全面规划,统一平台。我们把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全面规划,对软硬件平台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使全省各地实现互联互通,资源管理平台采用“分布存储,目录同步”的方式实现全省资源共享。我们陆续下发了《专网建设实施方案》、《高中接入专网的要求》、《专网接入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对专网建设的规划、任务、步骤、技术方法、接入模式、培训工作等方面都做了具体规定。加快省市两级平台建设,电信公司投入1.1亿元,架设基础教育专网接入线路,并投入1500万元(省级500万元,每个市100万元),统一建设省、市两级专网数据中心,为我省搭建了专用的教育信息和资源传输光纤的“高速公路”。目前,我省10个市级数据中心的搭建工作基本完成,全省基础教育专网数据交换的主要节点全部连通。
三是积极接入,分步实施。接入工作是基础教育专网建设的基础,根据我省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为学校接入专网设计了三种技术模式,使学校既能在不增加费用的情况下方便快捷地接入专网,又不会对学校目前的互联网应用造成任何影响,大大提高了学校接入专网的积极性,有条件的学校已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 ”和互动课堂。目前,我省共接入学校8400余所,接入比例达到75%,其中高中全部接入,初中接入86.3%,小学接入51.2%。今年我们将完成全部初中和小学的专网接入工作。
四是开发系统,重在应用。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管理日显重要,我们相继开发建设了基础教育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农远工程技术支持服务管理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综合管理系统、高中理化生实验考核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6个应用管理平台,已全部投入使用。我省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工作已初具规模,并进入日常管理和应用,逐步形成了教育管理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的特色。为进一步丰富专网内容,我们对陕西教育门户网站进行了全面升级。目前,陕西教育网拥有30多个频道、500多个栏目和20多个业务处室网站,内容涉及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政策法规、教育信息、教学资源、信息技术、校园宣传等各个领域,网站日点击量稳定在30万人次。在去年教育部信息中心对全国同类网站评比中,陕西教育网综合排名第4,实现了新的跨越。
二、统筹规划,构建共建共享的资源建设机制
杨希文厅长强调:“基础教育专网的核心是应用,关键是资源建设,要让资源为全省各级各类教育服务” 。我们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建用并举”的建设原则,通过开发、征集、引进、整合、采购等手段,建立共建共享的激励机制,形成综合利用的网络教育资源管理与应用体系。
一是制定资源建设规划和标准。我们多次组织专家对全省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和全面论证,摸清家底,理顺思路,针对城乡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制订《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2010-2012年建设规划》,对省、市、县、校四级分别提出了资源建设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制定了统一的资源建设规范和相关技术标准,确保资源能在同一个平台下共建共享。形成具有陕西特色、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基础教育资源网络体系。
二是壮大骨干队伍和试用基地。在原有500人专家队伍的基础上,从教育管理、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技术支持等各个层面进一步完善队伍构成,逐步构建起了一支由教研人员、一线教师、专业制作开发人员、教育管理人员组成的1000名省级资源建设骨干队伍,指导、推进全省资源建设和应用工作。同时分两批由省教育厅发文公布了112个资源应用试点基地学校,确保开发建设的新资源适合在陕西应用。
三是千方百计加快资源建设。我们采取开发、整合、搜集、征集、评选、引进、采购等多种手段扩充资源容量。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优势,组织省内外12家出版制作单位,投入1000万元开发出了“新跨越”系列教育资源,包括义务教育段教学资源库、管理应用平台和各学科的主流版本的CD-ROM,其中小学116张,初中121张,另外还开发了相关的DVD教学光盘317张。“新跨越”系列教育资源即填补了我省资源开发的空白,而且培养和锻炼了一批资源建设的一线教师,使其成为全省资源共建共享中的骨干力量。省教育厅投入500万元资源建设专项经费,引进优秀学科教学资源、大型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库和题库。面向全省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单位、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和社会出版制作单位征集各类优质教育资源,特别重视在历年全省基础教育优秀成果评选、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等活动中获奖的一线教师原创成果,使各县区用自己1%的特色资源换取100%的全省优质资源,此项工作每年进行一次,确保资源共建共享、常建长新。目前已建设资源总量达3000G。
四是认真做好资源应用工作。我们已连续5年举办了“全省中小学资源应用展示交流会”,每年会议都有来自全省各市、区、县的1000余名中小学教师参加,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教授来陕讲授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新进展,请厅长介绍全省教育信息发展现状和迎接挑战。会议通过现场课例评赛、专家示范和理论讲座、资源展示、点评交流等形式,为全省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最直接的应用经验和交流学习平台,共同推进全省的资源建设和应用。
五是精心打造“陕西教育资源网”。网站是资源应用的平台和窗口。我们非常重视对陕西教育资源网的完善和充实,不断对网站进行优化升级,重点突出网站栏目分类、功能设计和安全访问,建成了11个学科资源库(素材类、管理类、试题类、视频类、图书类、期刊类、应用软件类、教育论文类、竞赛作品类、精品课件类、优秀教案类)、7大类特色资源(数字图书馆、电子期刊阅览室、智能组卷系统、趣味游戏、三秦课改大讲堂、同步网校、陕西省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供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免费使用。
六是认真实施“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项目。经省发改委审批,由省财政先期投入330万元启动的“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已被列为省政府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省级平台和西安、咸阳、汉中三个地市平台的搭建工作,并与7个试点学校实现了硬件网络基础对接,通过了省政府信息化领导小组一期阶段性验收。该项目可于今年全部完成。
三、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
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我们在加大教育专网和资源建设力度的同时,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科研引路。充分发挥课题研究对应用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指导全省学校开展课题研究,加强过程性管理和教科研与一线教学的联系,做好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引导学校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深入带动新课程改革和专网应用。“十一五”期间,由我馆承担的国家级课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应用模式和案例研究》获全国优秀课题,中央电教馆拟对我省研究成果在全国推广,我馆主持的《陕西省基础教育专网高效运行机制研究》和《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研究》两项省级重大课题正在结题阶段,“国韵少儿拼音学习平台”在全省200多所学校推广。课题研究在各地、各学校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培养了一支理念先进、业务精湛的研究型教师队伍,成为推动全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是培训提升。依托国家有关培训项目,我们通过教育专网搭建师生网络培训平台,细化培训内容,明确培训层次,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培训效果,探索出了“立体化培训手段,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培训模式,在全国广受关注。我们加大省级培训力度,去年组织各类培训班100余期,培训一线教师22339名,其中专网培训做到了省级培训到市县,市县培训到学校。在做好省级培训的同时,我们要求省、市抓管理者、培训者和技术骨干培训,县区抓电教人员、教研人员和骨干教师培训,学校抓教师全员培训,全面提升培训效果。
三是竞赛促进。几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各项师生竞赛活动的开展范围,坚持以竞赛活动促进师生信息素养和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全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选、电脑制作活动等一系列竞赛活动在全省具有广泛影响,参与师生逐年增加,成果质量不断提升,参与单位趋于全面,已成为我省信息技术教育和新课改的有力抓手。
四是考核激励。一定程度上,应用工作是软任务,必须建立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包括成果展示、命名表彰、物质鼓励、媒体宣传等正向激励机制以及明确责任、确定目标、设定标准、检查考核、兑现奖惩的规范约束机制。省教育厅明确要求,各市县教育局要将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评选先进、职称晋升三挂钩,形成应用工作有效开展的内在机制。在教育强县、教育信息化示范县、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多项省级验收和评优活动中,省教育厅均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作为一票否决项,有力保证了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效果。
四、对专网建设和资源共建共享的几点体会
近几年来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
一是专网建设有效提高了教育管理和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实现了科学管理。《基础教育财务信息系统》、《教育教学综合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通过电子地图、统计报表、数据分析等功能,有效地反映全省基础教育状况,为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受到了省财政厅的好评。
二是大面积使用优质教育资源,真正推动了教育城乡优质资源均衡发展。通过基础教育专网搭建的信息平台,使广大农村地区的师生“足不出户”就能使用到各类优质资源,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传播速度,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三是降低了成本,丰富了内涵。各学校单独购置的教育资源,只能为一所学校所用,且数量有限,而我们采购、征集了大量的资源放在专网上供学校免费使用,整体上大大地节约了教育经费,降低了教育成本,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四是开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途径,提升了教育信息化水平。通过专网开展网上支教、网络培训、视频教学、互动课堂、名师讲堂等教学活动,大大改变了我省农村学校教学方式单一、师资力量匮乏的落后面貌,探索了城乡教育教学交流、支援的新路子。
同时,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国家教育工作会议和《规划纲要》都将教育信息化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这让我们看到了教育信息化的美好前景,也让我们感到责任重大。毫无疑问,陕西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在教育形势大好的历史性机遇前,电教系统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充分发挥作用?如何抓好网络和资源管理?教育信息化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如何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如何构建全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这些都是“十二五”期间陕西电教系统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今后,我们将按照中央电教馆的部署和要求,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以教育信息化发展为主线,以基础教育专网建设为核心,以教育信息化应用为重点,以电教系统队伍内涵建设为抓手,齐心协力,开拓创新,用忠诚和智慧创办人民满意的网上陕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