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以来,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以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加快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精神为主线,以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重点,不断改善教育信息化环境,重视推进公共教育资源服务系统建设,

“十一五”以来,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以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加快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精神为主线,以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重点,不断改善教育信息化环境,重视推进公共教育资源服务系统建设,着力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教育信息化发展取得了初步、阶段性的成绩。
    一、发展状况
    1、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投入,通过线路改造、流量扩容、设备升级等技术手段,进一步完善了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立起符合我区实际,以自治区为核心,覆盖市、县(区)、校三级的教育信息化基础网络体系。率先在全国实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100%全覆盖,同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创建全区教育强县(区)的重要指标之一,着力改善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环境。截止2010年,全区中小学计算机总数8.3万台,生机比由2006年的19:1提高到12:1。已建成宁夏教育数据中心百兆机房,向全区提供教育数据服务,各市、县(区)核心结点光纤接入平均20M带宽,全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2、学校基础网络建设取得新进展,互联网接入率不断提高。互联网接入是信息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保证优质教育资源、各类应用服务传输通畅前提。我区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南部山区农村中小学互联网络接入条件较差。为了提高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一是我区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校园上网工程。教育厅多次召集电信部门和区内有关专家,就中小学互联网接入方案召开专题论证会议,针对城市、农村中小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确定电信部门与教育系统的合作战略,降低了网络接入的资费标准,要求不同层次、不同条件的学校分别采用光纤、ADSL宽带、3G等不同方式接入互联网,有效提高了中小学校互联网的接入率。二是推进城市中小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条件较好的城市中小学尝试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针对不同的发展状况分层次提升中小学信息化环境,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以应用典型带动信息化发展。目前全区所有城市中小学、农村初级中学和乡镇中心完全小学已全部宽带接入互联网,全区40%以上的农村村级完全小学也以不同形式接入互联网,为优质教育资源进校园提供了通畅的传输途径,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网络共享,推进了城乡、山川教育均衡发展。
    3、农远工程的顺利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教育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历史机遇,从2004年到2006年,我区提前一年完成农远工程的全部建设任务,共建设教学光盘播放点3568个(模式一学校1413个,模式二学校1876个、模式三学校279个)、卫星教学收视点2155个、农村初中计算机教室279个,基本实现了覆盖全区农村中小学的目标。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有效的促进了我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了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推动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用技术的教育培训,为农民的脱贫致富提供了信息,建立了“让干部经常受教育,让农民经常得实惠”的有效机制,为我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4、建设了全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为了进一步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入应用,自治区教育厅2008年建设了宁夏数字化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系统,同时引进了北京“国之源”主题教育资源库。资源服务系统以开放的管理模式,采用外部引进、交流合作、自筹自建、市县(区)整合等多种形式,依托区内基础教育名校名师,建立了以区级为核心、市级为主导、县(区)为基础、一线教师积极参与的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着力建设了一批源于教学、深受欢迎的精品资源。目前资源系统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主要覆盖基础教育各学段、各学科,为我区基础教育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持,着标志着我区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正逐步走上稳定、健康的发展轨道。
    5、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不断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技术保障进一步提高。为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自治区多次组织市、县(区)教研员和各级教师培训,依托农远工程、继续教育、骨干教师、英特尔未来教育、市县(区)教研员等培训项目,分别对教研员、骨干教师、一线教师和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一是重视教研员基础理论培训,充分发挥教研员的引领、指导作用,引导学校深入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推进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二是加强学科骨干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大幅提高学科骨干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用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促进学校的信息化应用,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通过各级各类培训项目,结合实际,分层次制定培训计划,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通过各级各类培训项目的实施,建立健全了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的长效机制,使全区大部分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接受了不同层次的培训,大幅度提高了我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和技术保障能力。
    6、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力的促进了我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所有城市和农村乡镇中心学校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开课率已达80%;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级考试正在逐步推进,中学信息技术考试已纳入中考科目。学校日益重视信息技术教育。一些学校正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步建立了应用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网络系统,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7、教育系统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加快,提高了行政办公效率。自治区在2008年采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厅机关网络进行改造,依托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政务内网扩展建设了宁夏教育系统的政务专用内网,教育政务内网与互联网物理隔离,向上连接自治区党委、政府,厅机关各处室,向下连接各市、县(区)教育局、厅直属各单位、高等院校。基于政务内网开发了教育厅网络办公平台,实现日常政务信息管理,电子公文流转、签阅,满足了教育厅日常办公需求,明显提高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办公效率,有效的促进了机关效能建设和作风转变。目前办公系统运行正常,电子公文网上流转签阅顺畅,实现了与党委、政府及教育系统各单位公文网上传输,初步建成了宁夏教育系统办公服务平台。
    8、高校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绩。一是高校重视教育信息化发展,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本校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负责信息化建设的决策与宏观指导,加大经费投入,完善了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在2003年西部大学校校园网建设项目建设的基础上,自治区政府也加大投入,各高校相继完成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主干速率达到千兆,校内均实现百兆交换到桌面。二是高校信息化应用水平也得到较大的提高,各校针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研制、开发了一批的网络信息系统。目前主要运行的应用系统有教学管理、人事管理、设备管理和网站信息发布等系统。网络系统的良好运行,较大提高了高校的行政效率,促进了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各高校都制定了本校教育信息化改革与发展规划,根据自治区有关规划要求,普遍制定了本校今后5-10年的发展规划,为我区高校今后五年教育信息化发展确定了目标。
    9、重视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确保教育系统网络信息安全。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是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通知》(教办厅函[2009]80号)和公安部关于做好网络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条例要求,我区十分重视网络安全建设,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厅长为组长的全区教育系统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部署了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一是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做到信息安全常抓不懈,警钟长鸣,把信息安全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二是全面推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梳理教育厅、考试院和区内高校的网络信息系统,严格按法规要求和步骤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抓紧做好等级备案工作。三是加强各高校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完善信息系统安全状况日常检测工作制度,狠抓信息安全制度落实、人员管理和技术防范。四是制定关键应用系统故障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由于我区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受当地条件限制,山区和川区中小学信息化发展差异性很大,尤其是南部山区农村中小学,设备不足和老化问题尤为突出。虽然我们实施了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但早期部署的远程教育设备已逐步老化,亟待更新。部分偏远农村中小学互联网接入困难。全区尚有一部分农村中小学,特别是乡中心以下偏远的村完小无法以接入互联网。已接入互联网的学校带宽达不到2M,无法满足学校共享资源和开展网络应用,制约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二是教育信息化的领导管理体制有待理顺。虽然建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但具体分工责任不清楚。我厅目前没有行政处室管理教育信息化工作,只是由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承担推进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职责。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谁来管理,职责不明确。
    三是公共教育资源服务系统建设和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自治区级公共资源教育建设起步较迟,现有平台仅能提供资源的检查与下载,系统功能相对简单,不具备互动服务功能,不能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更深层的服务,如缺乏在线精品课程,学生学习系统,教师的研修系统等。没有统一规划、建设中职和高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中职和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共享机制没有建立,还处于学校自建应用的初级阶段。
    四是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有待提高。“十一五”期间,通过各级各类培训项目的实施,使全区大部分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接受了不同层次的培训,大幅度提高了我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和技术保障能力,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对教育信息化要求的提高,信息化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都需要对教师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学科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应用和保障能力。
    五是高校统一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不够,校内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我区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明显滞后,校园数字化程度较低,校内各应用系统管理、使用不统一,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教育信息化对高校的教育管理和教学支持需要进一步加强。
    六是学校网络信息安全认识不到位,安全防护能力较弱。高校对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认识不足,网管人员专业技术力量较弱,对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规划等落实不够。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切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自治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宁夏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要求,制定我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在草拟)。今后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三项建设工程”建设。一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基本实现多媒体设备“ ”,完善网络系统,改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环境。二是加强教育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区教育信息服务系统,实现资源系统服务于基础教育、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目标。三是加强全区教育系统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全面推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着力建设运行稳定,性能安全的教育网络应用系统。
    2、加强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热爱教育事业、奉献教育信息化,工作、年龄、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技能较高的技术保障队伍。逐步建立开放的、多层次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培训体系,培养一批较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学科骨干教师,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在学科教学中的深入应用。
    3、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和管理工作总结表彰制度。重视加强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应用效率。加强各类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管理,充分发挥实验校在教学应用、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实验、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组织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现场会、观摩会以及各种学术论坛,增进交流,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应用和教育质量提高。
    4、加强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建立健全各类教育信息建设标准。推动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快速、健康发展,加强信息化理论研究,认真总结建设经验,指导信息化建设。在切实执行国家和国际信息化标准的基础上,采用研究制定与推广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制定符合我区教育实际的教育信息化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通过制订、实施各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和规范,使我区教育信息化应用环境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标注来源:教育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暨2011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交流材料)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