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一直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九五”以来天津市教委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稳步推进天津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在“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不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建

天津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一直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九五”以来天津市教委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稳步推进天津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在“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不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投入力度,使得我市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 天津教育信息化组织领导机构

1996年天津市教委启动天津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1996年10月成立了“天津市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TJERNET)管理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具体领导、规划和实施天津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建设。2002年成立了天津教育信息领导小组和天津市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由教委主任任领导小组组长,主管信息化的副主任任副组长。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教委科技处。2001年成立了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负责具体实施天津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二、 天津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基础设施

1、天津教育科研宽带网建设

在市财政的支持下,市教委于2000年启动了天津教育科研宽带网一期工程,于2001年5月竣工并投入试运行,于2001年11月通过专家验收。该网路由总长140公里,光纤主干带宽2.5Gbps(动态5Gbps),通过三个汇接点,可实现网上1000Mbps-100Mbps的快速数据传输与交换。该项工程的建设为天津教育信息化的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和应用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和平台,为今后开发网络应用,开展远程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在天津教育科研宽带网一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天津市教委启动了天津教育科研宽带网二期工程。2002年天津教育科研宽带网二期工程建设基本完成。该工程在一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联通到18个区县和开发区、保税区、线路总长648公里,形成覆盖全市的光纤骨干网,为“十五”期间实施“ ”工程建设。即市内六区的中小学、其它各区县政府所在地的中小学以光纤方式直接接入天津教育科研宽带骨干网。基础教育“校校通”于2004年6月基本竣工,工程光缆敷设总长达838公里,市内六区和其它12个区县的城区内95%中小学实现了光纤接入。

“十一五”期间我市对天津教育科研网进行了升级改造。天津教育科研王升级改造的核心技术选取万兆以太技术,核心设备采用JuniperMX960同时支持IPv4/IPv6。升级改造后,主干设备间的链路带宽设计为10G。用户单位以1000M端口接入教育网主干,满足120家以上的用户单位接入(其中普教中小学以区县为单位统一接入)。

目前天津教育科研网连接中国教育科研网的出口带宽为3G。此外,依托天津教育科研网,还建设了天津教育视频通信系统专网、市考试院视频监控专网、电大系统专网以及天津市财税专网等。

2、校园网建设

我市从1996年开始启动高校校园网建设,在“十五”、“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大了对高校校园建设的投入力度,目前所有高校基本上都具备了千兆接入天津教育科研网的能力,校园骨干达到万兆,千兆、百兆到楼层/桌面,部分教学和宿舍区域实现了无线覆盖。高职高专院校也都进行了校园网建设,2006年已有23所高职院校光纤接入天津教育科研网。

基础教育校园网建设遵循以应用带网建,在中小学建设适用、够用的校园网的原则,“十五”期间,全市中小学校园网达到700多个。

3、信息技术教室及义务教育现代化建设

“十五”期间以政府招标的方式进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室建设,计算机装机总量达12万台,建设信息技术教室2341间,生机比达到10:1。

2008年天津市教委下发制定了《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规范》要求学校拥有的计算机数量以每百名学生拥有量统计,初中应达到每百名学生12台,小学应达到每百名学生10台。信息技术教室数量应达到按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年纪每4~8个班配备一间(每校至少一间)。功能应满足相应学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需求。多媒体教学设备。数量按学校班级数配置,比例不低于每4个班1套。校园计算机网络。学校应建有计算机网络(有线或覆盖全校的无线网络),校园计算机网络主干带宽应达到100Mbps以上,网络信息点覆盖全校主要教学场所。

4、视频会议系统建设

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2003年高质量完成了教育部视频会议系统天津分会场建设。2005年又建成了联通各高校、各直属单位、各区县的远程视频会议系统。

5、数据资源中心建设

在十一五期间,为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服务能力与资源共享服务能力,重点进行了专用数据资源中心的建设。经过2007-2009年的多轮详细规划,自2009年11月至今逐步开展硬件基础设施及应用支撑框架的建设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32台PC服务器、2台小型机、60TB磁盘存储、20TB远程数据灾备、双路万兆网络接入等硬件设备,同时实现了防火墙/IPS/VPN等防护体系和虚拟化管理体系等。数据资源中心未来将遵循绿色智能管理与云计算的理念,努力搭建覆盖天津市教育领域的云服务平台。基于目前完成的数据资源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根据教育部的统一部署,顺利及时的完成了《全国中小学校舍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部署实施工作,并且保持长期的稳定运行。

(二)信息资源建设

1、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TALIS是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简称,也是天津高校图书馆联盟的简称。该联盟成员包括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19所高校图书馆。TALIS的宗旨是:在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下,把教委的投资、现代图书馆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起来,建设以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天津高等教育文献联合保障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联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天津高等教育提供高水平、高满足率的文献信息保障。全面推动了我市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进程。目前已经建立了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运作模式,建立了全国唯一的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合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以地区高校联盟的方式成功引进了20余个中外文数据库,实现了电子资源共建基础上的共享。“十一五”期间又加大了对外文学术类资源和人文艺术类与经济类资源的建设,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强大保障。

2、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基础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支持。目前,基础教育信息资源有600GB,包括各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教学的通用教学资源:其中有宽带流媒体(音视频)节目300小时,适于网上浏览的课件1000多个,电影123部,视频800个片断,电子图书20000册,动画、矢量图、徽标、声音效果5万多个,中外音乐作品一千多部和美术作品上万件可在线欣赏或下载。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教师教研、学生课外学习等方面,基础教育资源库的作用已经显现出来。

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实施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暴露出来,解决一线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难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教师普遍反映在实施课改过程中急需系统的优质课程资源及专业指导,特别是需要提供过程指导与服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市分别建设了针对高中必修课的“高中优质资源库”和针对高中选修课的“普通高中选修课程空中课堂”。“高中优质资源库”共建设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11个学科的高中优质课程。每个学科分别建有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点评、评价监测、资源中心、疑难解答等栏目内容。截至2008年暑期,我市高中优质课程资源建设数量达4910条,资源总容量达30G。“普通高中选修课程空中课堂”平台,能够跨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学校之间互认学分,在线完成选课、上课、记录学分等的全部教学过程。目前已在全市60所示范高中开设。

“十一五”期间,我市还启动了天津市高校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天津市高等学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天津市职业教育资源、终身教育资源、及天津市基础教育图书馆建设。

(三)应用系统与电子政务建设

1、数字化校园建设

“十一五”期间,我市启动了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并提出基本完成“135”建设项目的建设目标,即:建成校园一卡通,三大基础平台和五个应用系统。

校园一卡通建设

“十一五”期间我市80%的高校均进行了校园一卡通的建设与升级工作,主要实现了学生注册及身份识别、就餐和消费、图书借阅、上机、热水控、校车乘坐等管理,部分高校还实现了与城市卡的对接,具备城市卡的功能,可以乘坐公交、地铁,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师生。同时实现了与教务、财务、图书馆等管理系统成功对接,实现了资源共享,提升了学校教务、财务、图书馆的管理效率,提高了管理手段。通过一卡通系统建设,实现电子钱包和身份识别双重功能,并参照教育部标准建立必要的基础数据,和相关应用系统的对接,为数字校园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打下了基础。

三大基础平台建设

“十一五”数字化校园包括数据共享平台、统一身份系统、信息门户三大基础平台的建设,逐步实现以信息门户平台为窗口,在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和共享数据库平台的基础上,使用户在不同信息化应用系统间只需使用代表用户身份的唯一ID经一次身份认证就可以实现对各个应用系统的管理与信息查询,解决了信息孤岛的存在和产生,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减少了重复劳动,提高办学效率,降低办学成本。三大平台的建设,为统一全校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升管理内涵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奠定了基础平台。目前已有3所学校已经建设完成,其余学校正在建设当中。

五大应用系统

五大应用系统,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OA)、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以及其他应用系统。“十一五”期间绝大部分学校都建设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教务系统,此外还根据各自的情况分别进行了其他应用系统的建设。

2、电子政务

天津市教委在“十一五”期间启动了教育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目前已经启动并投入使用的项目共9个,包括:《天津市教委办公系统》、《天津市教委网站》、《天津市教育工委电子政务信息化平台及网站》、《天津市大学生网站》、《天津市学生资助系统》、《天津市国家教育考试考务管理与服务平台》、《天津市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天津市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天津滨海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以及《基础教育教师基本信息和职称评定系统》和《天津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等系统。

3、天津市教育数据资源中心公共应用支撑框架建设

在“十一五”期间天津市教委启动了天津教育信息化数据资源中心建设,建设了公共应用支撑框架并启动了多个云计算示范应用建设项目。采用了当前先进的SOA系统架构,通过采购IBM软件平台初步形成符合云计算理念的应用支撑技术体系,启动了包括云计算基础系统架构与运维体系研究、统一身份认证与统一门户体系建设、高校科研管理与服务综合平台、普教与高教学籍管理平台建设等项目,这些项目都遵循云计算理念,实现“教委——区县——学校”的多级应用系统建设和资源整合体系建设,这些示范项目的建设与实施,将为云计算理念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奠定基础。

尽管经过近年来的建设,我市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信息化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参差不齐,致使不同地区、不同单位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均衡,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维护和管理过程中的体制机制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教育观念滞后于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问题依然严重。

三、天津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设想

为了巩固我市教育信息化已有的成绩,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家及天津市中长期规划我市正在制定“天津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未定稿)

“十二五”天津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具有显著创新特色、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以信息化带动天津教育的现代化与均衡化,全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进一步提升天津教育科研网的业务承载能力和多样化接入方式,全力推动下一代互联网部署实施,建设国内领先的现代化教育专用城域网。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与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及水平,建设高水平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与资源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安全体制和机制,建设较为完善的安全服务体系。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 提升天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配合天津市教育布局调整,实施天津教育科研城域网的扩容和延伸工程。加强网络覆盖区域冗余能力,提高网络运行可靠性,扩大天津教育科研网接入能力;推进高校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提升完善,为教学、科研、管理新需求(物联网、云计算等)提供支持;依托天津教育科研城域网,促进接入方式多样化,推动高校无线网络建设,鼓励校际无线漫游;建设IPv6驻地网示范单位,在安全、可控、可管的条件下将校园网升级到下一代互联网,实现校园网用户的IPv6普遍访问。

(二) 建设天津教育信息化资源服务体系

继续建设以共建共享共用为目标的特色教育资源体系。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继续建设各级各类教育特色资源;实施数据资源中心(扩容)提升工程。通过集中建设的方式建设绿色智能的数据中心,为各类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系统提供高质量的云计算基础平台;依托天津教育信息化数据资源中心,建设天津教育系统统一共享灾备体系,为各高校数据安全提供服务;依托天津教育信息化数据资源中心,搭建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开展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资源体系建设项目(迁移、新建);继续建设高教和普教数字化图书馆。

(三)建设天津市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开展基于SOA的统一教育电子政务平台、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和校园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四)建设天津市教育信息化信息安全、组织管理、服务体系

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的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建立健全教育领域信息安全的标准规范和技术支撑体系,建立教育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构建教育网络信息安全评估标准和机制。以软硬件基础设施和标准化管理体系相结合,建设并发展符合教育领域应用环境特点的信息安全服务体系。

(本文系教育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暨2011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交流材料)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