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成都市高新区逐步撤并原有农村学校,整合教育资源,按照城市省级示范学校标准,同步规划和建设高规格配套学校,高水平开办了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并着力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九年...

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成都市高新区逐步撤并原有农村学校,整合教育资源,按照城市省级示范学校标准,同步规划和建设高规格配套学校,高水平开办了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并着力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九年一贯制学校特色发展、优质发展,展示了九年一贯制学校在中心城区的独特魅力。

一、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型的管理模式

探索“九年一贯、学段主管、目标整合、年级责任”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的管理体系。

一是九年一贯。在同一个学校内实施完整独立的九年义务教育,取消小学部和初中部的称呼和建制,学校的起始年级为一年级,出口年级为九年级,小学与初中完全融为一体。

二是分段培养。探索分段管理,统称1-9年级。根据学生成长及教学目标,进行分段培养。如和平学校将九个年级分为起始学段(1、4、7年级)、分化学段(2、5、8年级)和毕业学段(3、6、9年级)。

三是贯通管理。建立九年一贯的学校管理体系,统一领导层、管理机构和职能处室,统一规章制度,统一教育教学,统一财务管理,统一工作安排。变“校级—小学部、初中部—年级”为“校级—学段—年级”管理,年级对学段负责,学段对学校负责。

四是自然升学。一年级就近入学、划片招生。取消“小升初”,不组织毕业、升学或招生考试,也不进行微机排位,学生读完六年级后自然升入七年级,有效抑制择校热。

五是目标整合。整合九年全部知识体系,建立九年的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将义务教育的整个教学目标分解到各年级,探索教学衔接研究和分散教学。通过考核学段最后一个年级,实现对全学段的考核。

六是教师一体。打破小学、初中教师界限,通称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岗位设置统称高级教师、中级教师、初级教师。教师交叉任课,形成完整的义务教育学科知识体系,胜任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管理。

二、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共同体”发展模式

在发展过程中,该区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自发形成了“教学共同体”(以下简称“九共体”),促进学校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提升整体质量。

一是共同管理。制定《成都高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共同体章程》,形成“7个校长管理7所学校”的格局。聘请知名专家、学者为顾问。

二是联校教研。共同体成员共享资源、互通信息。每学期定期开展学科联合教研,并邀请其他学校的名优教师参加。

三是建立题库。共同体建立主要学科题库,形成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资源网络,开展联校检测,统一分析调研考试,诊断学情、教情。

四是管理研讨。建立共同体学校校长联席会议制度,每学期联合开展教学管理研讨和教学论坛,并邀请其他小学和高完中学校校长参加。

五是学科整合。开发教、学案合一的《学习策略》,在语文、数学、外语、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开展一贯制整合研究,推动九年学科教学过程优化。

六是共同调研。共同调研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提供决策参考。

三、探索建立与“九年一贯”和“九共体”建设相适应的教师管理制度

一是改善队伍结构。重点加强与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的联系与合作,建立教育教学实践基地。近三年来,该区先后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引进70名部属师范大学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教师队伍结构得到改善。

二是改革培养方式。新聘教师人事关系不到校,工作关系到校,全部分配到具有较强教师培训能力的学校工作1-2年,集中优质力量带教培训,再进行二次分配。

三是建立交流制度。建立和完善区内学校干部教师互动交流制度,财政部门预算专项教师交流经费,人事部门核定学校交流缺额编制,教育部门制定干部教师交流方案。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全部为公开选聘。近两年来,区域内学校和7所学校之间相互交流干部教师达到65人。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发展和“九共体”的建立,实现了该区教育资源的优化,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得到提高,城市义务教育“择校热”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本实现了“学生就近接受完整、高质量的九年义务教育”,深受辖区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欢迎。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