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社区成为中医药服务主阵地,上海打造“家门口”中医药健康之家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姬薇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0月1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闻大翔介绍,列入首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一年多来,上海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各项改革举措取得积极成效。近期,《上海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3-2025年)》首次提出“社区成为中医药服务主阵地”这一目标。通过努力,上海市已构建起一张有2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986家服务站(村卫生室)组成的最大的家门口中医药服务网络。
闻大翔谈到,上海始终坚持将维护中医医院公益性、强化中医办院方向和加强医院管理作为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构建了覆盖城乡、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100%的区均有政府办中医医院,100%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中医科室,中医医师年均诊疗人次居全国第一。此外,90%的三级中医医院设置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量从2021年7.6万人次,提高到2022年58.6万余人次。同时,各中医医院以新技术为载体,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场景再造,包括预约诊疗、远程服务等,创新中医药服务供应的新路径。
上海市在全国率先针对社区开展200项特色专病专科建设,将覆盖全市80%社区卫生中心,今年已支持首批76项。同时,推出社区中医基本病种清单,覆盖114种疾病,在国家清单基础上增加了44种。目前上海各社区平均可开展中医基本病种服务达到60余种。
在发挥中医区域医联体作用方面,上海市由龙华医院、曙光医院、岳阳医院以及市中医院4所市级中医医院牵头,形成了覆盖全市的东、南、西、北四大区域医联体。目前在社区开设中医医联体专病联合门诊134个,带教基层医师286名,全市16个区都实现了市级中医医院制剂在医联体内的社区调剂使用。
闻大翔表示,从2022年起开展“为民办实事”项目,即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建设,计划要在3年内建设至少150个。项目选址在功能社区、社区生活圈里,以点带面,把中医药服务融入居民生活圈,满足“最后一公里”服务需求,打造“家门口”中医药健康之家。
在“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中,上海实现了全市公立医院第三方代煎配送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在国内率先开展从田头到床头可追溯饮片临床应用试点,大大提高了饮片药事服务水平。
以特色内涵为导向,上海构建了中医临床优势梯度支持体系。拥有9个国家区域专科中医(专科)诊疗中心、2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和7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以及一批市级中医优势专科、优势病种和特色诊疗技术,全市形成了非常浓厚的中医药发展氛围。中医医院门诊中药饮片使用率达到44.87%,出院患者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达到84.76%,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为进一步降低群众中医药治疗个人负担,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张超介绍,上海目前开展的140多项中医诊疗项目以及1381种中成药均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同时,符合国家标准和上海地方炮制规范的1460种中药饮片和上海医疗机构使用的617种中药制剂,均按甲类支付。2023年以来,中医药治疗累计报销医保费用约141亿元,其中:中医诊疗项目约20.6亿元、中成药约72亿元、中药饮片约46.9亿元、中药制剂约1.5亿元。参保人使用中医诊疗项目、中成药、中药饮片和制剂,相关医药费用得到了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