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全区69万贫困人口走出贫困,是重点更是难点,而在这一进程中,教育责无旁贷地成了治本的力量、智慧源泉。

  让全区69万贫困人口走出贫困,是重点更是难点,而在这一进程中,教育责无旁贷地成了治本的力量、智慧源泉。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而基础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我区继续大力推进农牧区学前双语幼儿园建设,截至八月底,落实学前双语幼儿园建设资金10.1亿元,实施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38所,双语幼儿园建设力度为近年来最大,为下一步普及学前双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薄弱学校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建设资金8.2亿元,新建学校2所,配套完善学校161所,新建校舍24万平方米,教育基本建设总资金的80%投入到农牧区,农牧区学校校舍等硬件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雪中送炭、扶危济困,不断完善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为我们眼前这场教育扶贫攻坚战平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

  切实落实15年免费教育,2012年秋季学期,我区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即学前3年、小学6年、初中3年和高中3年(含中职)。即凡是在西藏自治区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均能享受这一政策,在民办或其他部门办学校就读的学生也可享受等额财政补贴。

  坚持完善15年“三包”及助学金制度,“三包”经费标准从今年秋季起再次提高240元,年生均达3240元。据相关数据统计,今年,我区落实“三包”及助学金资金15.4亿元,落实15年免费教育资金4.43亿元,切实解决了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负担,确保了贫困家庭子女学习在学校、生活在学校、成长在学校。

  在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方面,我区已建立健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共有25项资助政策,占总资助政策和项目的63%,今年已累计落实高校学生资助资金1.77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5.35万人次。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内容,将国家助学金政策覆盖面比例提高到30%,明确了国家励志奖学金要向就读师范及农牧林水地矿等国家和自治区急需的特殊学科专业学生倾斜;提高师范及农牧林水地矿类专业免费教育补助标准,由原来的5600元提高至6600元,并扩大免补范围;支持各地市、县采取多种形式资助、奖励本地大学生,以激励当地学生努力向学,目前,部分地市已经出台了相应的资助政策。据了解,那曲地区出台了《那曲地区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实施细则》,那曲地区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援藏投入100万元、地区教育局每年投入100万元以及其他社会捐赠等组成贫困学生专项基金,每个贫困大学生资助标准都在8000元以上。

  掌握一技之长,是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针对我区贫困人口没有技术,劳动者普遍存在“打工没技术,创业没思路,务农没出路”的现状,我区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富民行动计划。2016年自治区脱贫人口中,“两后生”有2200人,自治区教育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开展驾驶技术、社区教育、村医、藏医、学前教育、种植养殖等专业培训,目前各中职学校已举办各类培训班55期,培训农牧民8400余人。以县级职教中心为依托,开展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到目前已培训农牧民超过2万人次。同时,根据教育脱贫目标任务,自治区教育厅研究下发了《关于安排脱贫攻坚中等职业教育专项招生计划的通知》,下达了1400名职业教育专项招生计划,安排基础较好的“两后生”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和技能培训。采取中职、高职连读和灵活学制,促进“两后生”学一技之长、带技能转移、带技能就业。目前,各地市的招录工作已接近尾声。

  就业是国计民生,牵动着千家万户。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创新就业,特别是提高贫困学生创业就业能力,自治区政府出台了《西藏自治区深化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开足开齐就业创业教育课程,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和择业观,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协调组织举办各类毕业生招聘会70余次,提供各类就业岗位5000余个。针对贫困家庭孩子就业教育与引导工作,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引导贫困家庭孩子转变就业观念,真正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为切实提高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更好地发挥教育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帮扶作用,自治区及时下发了《关于印发脱贫攻坚教育帮扶试点方案的通知》,在全区范围内建立学前教育结对帮扶、义务教育结对帮扶、普通高中结对帮扶、职业教育结对帮扶等四类教育扶贫帮扶关系。另外,还开展了区、地、县三级送教下乡和送培训下乡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农牧区提高教学质量。

  做好教育扶贫,不仅仅是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更是让孩子们有能力、有机会憧憬未来人生的幸福与向往以后道路的美好。今日,教育扶贫给了孩子们一颗延续梦想和播种希望的种子,未来,这粒种子必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尽管这个过程会很漫长,并且充满艰辛,但是孩子们的未来有了更多亮光,有了更大希望。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